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胜过黑暗的勇者(太26:31-46,56b)

引言:

看过电影LOR吗?欧洲古代落后。中世纪差不多到末期前,一些人文主义者称以往直至主后四、五世纪野蛮民族入侵、西罗马灭亡的一段历史为『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黑暗时期表示一个绝望的时刻,感到身边毫无盼望。就在耶稣将要被出卖以及交在人手中的时刻,主耶稣似乎也陷入了黑暗时刻。我们没办法想象道成肉身的主耶稣竟然也会陷入这样的境况,为什么会如此呢?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在耶稣的这个经历里,提醒了我们什么功课呢?先让我们来读一段经文。《马太福音》26:31-46,56b。

耶稣带着三位门徒到客西马尼园祷告的那个时刻,是耶稣在世上人生所经历最黑暗的时刻。为什么是客西马尼园的时刻?而不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刻呢?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肉体被残暴的对待,面对人们的羞辱和嘲笑。耶稣在十字架上应该才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为什么说他最黑暗的时刻是在客西马尼园的那一个时刻,而不是在十字架上的时刻呢?如果我们对比看耶稣在两个时刻里的说话,就能够发现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晚上,以及在十字架上的内心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十架七言

我们首先来看看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过什么话;从四卷福音书的记载和归纳,圣经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曾说过7句话,一般称之为十架七言:

一、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二、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三、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

四、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可15:34)

五、我渴了。(约19:28)

六、成了。(约19:30)

七、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过的话,归纳来看,除了第4句,其他都是得胜的语句,没有任何的消极的意思。虽然如此,当主耶稣说到:“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表达什么呢?主耶稣是否是在埋怨上帝离开了他呢?难道说上帝这时候完全撇弃主耶稣了吗?是的。上帝的确遗弃了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但主耶稣在如此呼喊却不表主耶稣在埋怨,事实上他反而是在向仇敌宣告上帝的得胜。怎么说呢?“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其实是来自诗篇第22篇的第一节。想想看,一位熟悉唐诗的人,如果我念一句“床前明月光”,他自然会联想到这首诗接下来的诗句,因此他不会误以为我只是在欣赏月亮而已,他应该会马上明白到我这思念故乡。因此,当主耶稣说到“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我们应当联想到诗篇22篇究竟全篇诗在表达什么?若我们读了整首诗篇22篇,我们会发现到诗人最后其实是在宣告上帝的得胜:列邦,万族都要向耶和华敬拜。因此我们发现原来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内心世界其实早已经胜过各样的煎熬和攻击了。而这得胜的最高峰则是在基督的复活显现出来。


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那么我们要回头看,为什么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是耶稣处在最黑暗的时刻。从经文里,我们发现在客西马尼园的晚上,虽然耶稣带着三位门徒一同前去,但是耶稣却是单独的在另一边祷告,只是吩咐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要与他一同警醒(36-38节)。为什么耶稣不与他们同在一处祷告呢?不知道,不过经文却记载当时主耶稣的心里忧愁难过。而且主耶稣说:“我的心灵痛苦得快要死了”这显示出主耶稣当时内心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灰暗,忧伤难过到一个地步几乎要死了。曾经经历人生突然的打击,或者经历不如意而忧伤过度的人,看到这样的形容,必定能够回想到当时本身的情景,也因此能体会到圣经所描素主耶稣当时内心痛苦的情况。

什么原因导致主耶稣当时内心煎熬难过呢?因为当天晚上主耶稣将要被卖,主耶稣的死期来临了。不单如此,还包括了对门徒的失望。因为主耶稣已经预知,门徒将在他最艰难的时刻离开他,分散逃跑,甚至还在人们面前拒绝承认是主耶稣的跟随者。这一些时刻都将来临,主耶稣在世上的工作已经来到临界点了。这让我们理解到,主耶稣的内心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难过悲痛。我想,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最大的因素,还是因为天父上帝在那个时刻的沉默。在诗篇中所记载的诗,主要都是诗人想上帝的祷告。而诗篇里面的祷告主要分有几种的类型,其中一种悲哀的诗篇称为“哀歌”。诗篇第42-43篇,正是属于哀歌的类型,当中说道:“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等候神……”。诗篇中的诗人感到上帝没有回应而感到忧伤。而耶稣在此处正是经历上帝的沉默不语,此时主耶稣正是面对极大的挑战和试探的时候。因为当时,对于主耶稣最大的试探,就是违背父神的旨意。这可说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稣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从耶稣的第一个祷告:“我的父啊!可能的话,求你使这杯离开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显示主耶稣对于承受那苦杯曾经感到过犹豫,虽然如此,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按照天父的旨意若祷告不被应允,主耶稣仍然愿意顺服。对一般人而言,对于一件重大的事情,我们都会再三地祷告上帝;如今连主耶稣都要一再地为是否要承受这苦杯而祷告,就显得事情十分严重,也显出主耶稣内心的挣扎痛苦。为什么?因为上帝的三个位格之间的关系,将要因为救主为了承受苦杯的缘故而撕裂。

《约翰壹书》四章十六节说:“上帝是爱”。然而上帝定意要让基督担负所有罪人的罪,为敌人承担咒诅。因此圣父让圣子通过圣灵牺牲自己。那是否表示圣父便对此无动于衷呢?不是的,正如神学家莫尔特曼所说:“在儿子的被遗弃里,父亲也遗弃了自己。在儿子的被舍弃中,上帝也舍弃了自己,尽管方式不同。……父亲是在无限的爱的悲痛中蒙受儿子的死。”面临这样宇宙性的事件,主耶稣所承受的压力是非笔墨、非言语可以表达。你说你还是不明白那种感受。就像恋爱中的男女,要分手是很痛苦的事。对吗?但是恋爱的人分手是不是很普遍呢?是。所以恋爱分手是一种常态。大家说恋爱分手是一种常态。你不敢说,你想怎么可以这样随便轻看谈恋爱的人呢?谈恋爱分手那是很痛苦的。是的。

那么更何况三位一体的上帝呢?你不要误会,上帝的三个位格之间不是在彼此谈恋爱,上帝本身就是爱,无限的爱。这样彼此相爱的关系,如今因为罪人,因为恶人,因为坏人,因为你和我的缘故,将要被撕裂,痛苦不痛苦啊。上帝不是冷冰冰的哲学里面的上帝,也有感情的,那是十分巨大的痛苦,也因此逃避的试探是极为明显的。

例子:拔牙、生产前的紧张心情,想逃避。一旦进入拔牙、生产的过程,表达已经目的已经成就,虽然还在手术台上,但是已经达成了要拔牙和生小孩的心意,之等候过程的结束而已,从之前逃避的心改换成希望一切赶快结束的心,两者是不同的,但是一旦启动了、过程开始了,也就表示目的达成了,结果只在于是否成功与否。

主耶稣克服了逃避的试探,当他被抓拿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受难的过程,也就是进入承受代替罪人被定罪所受的对待。然而,耶稣的心境却已经完全的改变,从起初为面临三位一体的关系必须承受撕裂的痛苦而犹豫、担心、痛苦、害怕,转变成得胜的姿态。当一大群拿着刀棒的人来到的时候,主耶稣说:“起来,我们走吧!出卖我的人来了。”在言语中,没有一丝惧怕。当你面对一群拿着刀棒的人草香你走来的时候,你会不会双脚发软?主耶稣没有心惊胆跳地说:“糟糕,他们来了。”不是的,他说:“起来,我们走吧!出卖我的人来了。”黑暗时刻已过,耶稣他已经得胜了试探。终于,主耶稣坚毅的走上完成救赎工作的最后阶段,承担罪人的罪。


属灵操练:拒绝沉睡,靠主掀起福音浪潮

面临黑暗的时刻,主耶稣保持警醒顺服天父的旨意,不掉入试探。然而,在这次的最黑暗的时刻,主耶稣明白和体会了人的软弱,他了解“心里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的无奈。尤其是门徒的调入试探里头。门徒调入了试探,什么试探呢?门徒以为主耶稣失败了。因着不警醒,门徒看着主受难的情景,分散和逃跑了。是的,门徒没办法保持警醒,而沉睡了。事实上,即便是他们醒来了,心灵依然是沉睡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正陷入他们的黑暗的时刻。他们跟随的主耶稣被杀害了,没有希望了,他们的内心陷入绝望里,就算妇女来向他们说主已经复活,他们也是不信。门徒的心灵在黑暗时刻中沉睡了,他们选择否认和逃避,自哀自怨。

是的,我们都有可能掉入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陷入黑暗的时刻,若不警醒,我们可能就永远沉睡在当中。纵然我们好像醒着,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沉睡封闭的,内心的态度京城也是否认和逃避的。你是否正经历这样的黑暗时刻,长久以来未曾苏醒?你是否长久对周围的人采取否认和逃避的态度?你是否情愿选择沉睡在过去黑暗时刻里面?门徒有没有长久沉睡在黑暗时刻里面呢?没有。一直到主耶稣复活后,向他们显现、与他们一同吃饼吃鱼,他们苏醒过来,并且在领受了圣灵的浇灌后,毫无畏惧地到处传讲基督的福音,在犹太各地,甚至欧洲地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福音浪潮。

沉睡在黑暗时刻的心灵的表现是选择否认和逃避,苏醒的心灵则是坚毅和勇敢。我们都需要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纵然处在生命中黑暗的时刻,看似没有希望之中,我们需要警醒,依靠那得胜的主耶稣基督,胜过这黑暗时刻的挑战。我们遭遇黑暗的时刻,苦难和逼迫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选择否认以及逃避,进而在心灵沉睡的情况下,拒绝承认上帝在我们生命的主权。然而我们需要保持警醒,依靠上帝得胜的权柄,彰显主张我们生命中的大能,并且去完成主所吩咐的使命,传福音作见证。我们可以选择,要成为沉睡在黑暗时刻里的一滩死水,或是选择成为保持警醒,靠得胜主的力量,为福音掀起浪潮的勇者?


结语:

过去历史学家认为欧洲“黑暗时期”与当时基督教主导整个社会有关,宗教的迷信导致社会发展缓慢。不过,比较近期的历史家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少的历史著作认为,黑暗时期之黑暗,主要并不是教会及其神学造成,而是因为蛮族入侵所造成的生灵涂炭和文明没落。罗马帝国为何没落小时,那是因为野蛮民族入侵,一下整个罗马帝国大部分的精英因为战争而消灭,希腊罗马文明没落,社会文化不单一下停止发展,而且掉落到十分粗野的层面,欧洲社会面临动荡不安。然而,教会却是动荡世界的稳定力量,文明的保存者,是黑暗时期的一盏明灯。

在历史上,欧洲先后经历过两次的蛮族入侵,第一次是日耳曼民族,结果把罗马帝国灭了,第二次是九世纪三百年的斯拉夫人和斯干地那维亚人,把查理曼大帝所建立的稳定的欧洲破坏了,欧洲再一次陷入混乱局面之中。社会和文明经历两次蛮族的破坏,教会却负起了重建的责任,在混乱蛮化的局面中,不少的基督徒向异教的蛮族传福音,改变了他们的信仰,将肆虐的蛮族带入基督教政治及社会秩序之中,他们不但传福音,同时也从事促进文明的工作,譬如教育、研究、著作、编纂等文化事业。教会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重建了新的社会秩序,创造了新的西方文明,许多历史学家及社会学家认为,近代及现代进步的西方,并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有中世纪的历史渊源,二者并不构成历史断层。在黑暗时期,教会建立了有秩序基督教社会,也营造了催灿的基督教文明。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基督教已在蛮族统治的欧洲营造了好几次的文艺复兴,如六、七世纪的诺班贝里亚文艺复兴,九世纪的加露宁文艺复兴,十二世纪又有一次文艺复兴。还有,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些不纯粹是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复兴,同时也是古基督教的复兴。这一波又一波的文艺复兴,就如同在逆境中,在主的带领下所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教会的复兴浪潮。在黑暗之中,因教会的努力,社会和文明得以重建,而教会本身虽然也曾经会因腐败和差错陷在黑暗之中,但因基督复活的能力,教会再一次得以复兴;这是教会的生命力的表现。这种生命力,就算在今日也明显地出现,这种生命力是能够在社会中掀起巨大浪潮的生命力。再也没有一股浪潮胜过耶稣基督所掀起的浪潮。然而,他的死与复活所掀起的海啸,至今还没消失,还在继续!靠着复活的主的生命力,你我都能在其中一同携手为主掀起这波改变社会,改变生命的福音浪潮。你是否愿意呢?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每个人都会掀起一道浪潮。

圣经充满信心男女的故事,虽然经历黑暗的时刻,却因警醒顺服,为上帝掀起浪潮。

亚伯拉罕,在黑暗中,他起身离开家乡,动身前往未知的地方,因此,他的后裔变成

如天上星星一样多。

雅各,在黑暗中,他与天使摔角,因此,以色列国应运而生。

摩西的母亲约基别,在黑暗中,将孩子放在蒲草箱里头,任其漂流在尼罗河上,因此,

法老让上帝的百姓离开。

摩西,在黑暗中,带来希伯来人进入沙漠,因此,他们找到应许之地。

底波拉,在黑暗中,他陪同军队一起打仗,因此,迦南人被打败。

基甸,在黑暗中,带着三百人,拿着号角、火把、水罐、信心,因此,米甸军队落荒

而逃。

喇合,在黑暗中,作以色列间谍的朋友,因此,耶利哥的城墙倒塌时,她与她全家都

得救。

以斯帖,在黑暗中,他站立在自己国王丈夫的面前,因此,拯救了犹太人、不被歼灭。

哈拿,在黑暗中,把自己的儿子交给祭司,因此,以色列君主体制手膏抹。

乃缦,在黑暗中,他浸入泥泞的溪流里,因此,他的麻风病得医治。

彼得,在黑暗中,他漠视犹太律法,旅行到另一块土地,拜访哥尼流,因此,“圣灵

也浇灌在外邦人身上。”

巴纳巴,在黑暗中,带给耶路撒冷使徒新的转变,因此,福音广传世界各处。

阿尼西母,在黑暗中,逃脱奴隶制度,跑到罗马,因此,保罗找到了个儿子。


你,在黑暗中,也可以为迎向光明。主能够使用你带来改变。你还在等什么?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结束第一次的约会,两人站在女孩家大门前,男孩盯着女孩问:“我能kiss你吗?”女还端庄地微笑,什么话也没说。男孩再试一次,“我问的是,我能kiss你吗?”女孩还是微笑,什么话也没说。

“你耳聋啊?”男孩忍不住说

“你全身瘫痪啊?”女孩说

你全身瘫痪吗?何不向世人展示神有何等爱他们?让我们一同携手,依靠那胜过黑暗,带领我们迎向光明的主,掀起另一波的福音浪潮。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以「创造论」中的女性形象回应李安中文电影中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

2010年完成道学士学位之毕业论文。

现公开网上阅读,有兴趣者请点击此链

也望请各界不吝赐教。